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国医人-肛肠教育网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总结

翦闽涛1、宾东华2、李逵2、王爱华2*

湖南中医院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表随机分配治疗组及参照组,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柳氮磺吡啶栓剂,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栓剂,观察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的有效率为66.7%,统计学显示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栓剂配合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能发挥更好的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参苓白术散;中药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还未明确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发病部位多在于乙状结肠、直肠,部分病变部位可侵及全结肠。以粘液脓血便、下腹疼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表现为主要表现,某些病症较重的患者,可伴随一些全身性的症状,比如发热、瘦、贫血等症状表现。UC是一个难治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病人痛苦较大,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明显的腹痛,大便带有粘液,病情缠绵难愈,而且病人服药时间太久,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在渐渐的上升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原因,大量研究都是从蛋白,炎性因子等因素综合考虑。炎性因子主要是由于白介素6、白介素-8等,而关于蛋白的最新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APQ)表达与脾虚湿盛型UC关联密切。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调控APQ[1-2]。祖国医学也早就有记载关于UC的一些治疗,医圣张仲景就首创中药保留灌肠法并沿用到今,疗效十分显著。在临床上我们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柳氮磺吡啶栓剂灌肠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月湖南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UC患者60例,剔除不符合诊断的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跨度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41.33±1.67)岁,发病的平均病程(3.52±1.18)年;试验组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跨度为22-62岁,平均年龄为(40.31±1.94)岁,发病的平均病程(3.11±1.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平(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脾胃虚弱型主症:①腹泻,便质稀,便时带有粘液或者少量脓血;②纳差;③食少、食后腹饱、胀满不适;④舌苔薄白,淡、胖,或舌边有齿痕;⑤脉象细缓、弱;或可见濡。次要症:腹部胀、满;腹部隐痛绵绵、喜按;自觉肢体倦怠;疲乏、懒言;面色萎黄;肠道充血、水肿;纹理不清;表浅型肠道溃疡,红肿不甚,分泌物附着;肠粘膜呈颗粒样粗糙改变。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次症3项[4]。

1.3方法

1.3.1参照组:参考组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栓剂(江苏远恒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0.5g,塞肛,2次/d,10天一疗程。

1.3.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具体如下:党参20g、山药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10g、白扁豆10g、莲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0g、甘草6g。脾虚湿盛者,加泽泻10g;肾阳不足,加肉豆蔻15g,补骨脂10g;兼瘀阻肠络者,加红花10g、当归10g。水煎,一天一剂,ml,睡前灌肠,采取膝胸位,药物温度为36℃左右,药物保留在肠道至少10-15分钟,不可随意改变体位,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给予肠镜复查。

1.4观察指标

判定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主症记录以及评价:腹泻,腹痛,脓血粘液便。主要症状分级记录:Ⅰ级:没有临床症状,0分。Ⅱ级:临床症状较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1分。Ⅲ级:临床症状中等,对生活有部分影响;2分。Ⅳ级:临床症状较严重,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日常工作;3分)。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进步,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6]。总有效=显效+进步。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则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参照组的66.7%,卡方检验得出的K值较大,P0.05,故可见治疗组要优于参照组。见表1。

表1总体疗效比较(±S)例

3.讨论

UC是是一种顽固性的肠道疾病,间歇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为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而全身性症状,主要是发热、消化不良等症状[6]。而且患者往往病程较长,通常都会达到3个月以上,病情反复不愈。UC的发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于免疫、肠道微生物环境、遗传因素、炎症因子等,白介素在UC的表达以及分泌与UC的疾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白介素-1是UC发病中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相应的核转录因子激活一些细胞因子,其中就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8等等。上皮细胞等分泌白介素-6,过度的白介素-6表达,易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絮乱,上皮细胞分泌电解质出现异常,导致其通透性增加,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发生侵润。IL-8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活化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等在IL-1、肿瘤坏死因子以及LPS(外源性因子脂多糖)的刺激下产生.使得中性粒细胞激活,发挥吞噬以及激活它的溶酶体活性.有研究表明UC患者的IL-8活性与其疾病的发展是呈现正相关的[7]。有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能通过发挥抑制UC结肠IL-6、TNF-α的上调蛋白,从而达到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调控细胞因子等[1]。同时有研究表明AQP表达异常可能会导致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导致大便溏泄[8]。而研究证明参苓白术散可以有效地通过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来干预AQP3、AQP4的表达[2]。从而调控肠道水液,已达到止泄目的。

传统西医治疗主要是以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以及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9]。柳氮磺吡啶肠栓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常用于治疗一些肠道炎症疾病,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药物分解吸收转化为5-氨基水杨酸磺胺吡啶。长期的与肠壁相结合,达到消炎、抗菌、免疫抑制的作用。柳氮磺吡啶单独的使用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往往只能治疗一段时间,不能根治。也不能彻底的切短致病因素,长时间的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到后期就会出现病情的反复,也有可能出现病情进一步恶化。免疫抑制剂用于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让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服药的不良反应较重,需要在剂量上加以控制。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作为辅助用药,能够很好的提高疗效。近年,一些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疗效,比如控制转录因子等等,但是有些还在试验阶段,不能很好的应用与临床。还有就是干细胞移植,高成本,低成功率,导致其不能推广。

因此我们考虑到这些,我们在发挥西药治疗的同时,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力量。在用西药的同时,推广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的优点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点[10]:①药物在灌肠后,在肠道内主要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灌肠的药物通过与肠道腺体的分泌液结合,通过肠道粘膜的静脉丛以及肠道的淋巴系统吸收,能过都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的被吸收、利用、发生药物效应,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直接作用于溃疡面。②灌肠药物可以直接的接触病变的肠道,能够直接,有效的起到对肠粘膜的保护以及修复作用。③灌肠药物是要加热到和人体温度适合的情况下才进入肠道的,由于药物本身的温热刺激,能过让肠粘膜的血管等扩张开来,达到促进血液运行和淋巴回流的的作用,肠道的新陈代谢进一步的加快,局部的营养和机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④同时,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升免疫、改善人的的某些机能,包括血液循环、微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促进创面愈合、止血止痛等效果。

针对本病,参苓白术散加减具有益气健脾,止泻祛湿的作用,中医讲究整体论治,参苓白术散是为治疗脾虚夹湿的药方。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具有补益脾气;陈皮苦、辛,辛能理气行气,祛湿燥湿,苦味能涩能收,故陈皮的能很好的发挥理气、健脾、涩肠、止痢的作用;马齿苋治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肠炎;山药主健脾补虚、补中益气、促进肌肉生长等功效;芡米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补脾养心;砂仁、桔梗可消食,通肠胃,它具有开宣肺气疗效,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而具有了通肠胃之功效,同时桔梗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了它具有抗炎作用、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血管扩张等作用;广木香性味辛、温,亦升亦降,三焦气机得以通,健脾益胃,从而行胃气得行,脾胃相安。方中君臣配伍,很好的发挥了益气健脾,行气祛湿,涩肠止痢等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型UC,可谓是对症下药,脾虚易被湿困,我们补益脾胃的同时不忘祛湿,达到虚实兼顾的目的。

我们充分发挥参苓白术散虚实兼顾的组方原则,辨证论治,对于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我们提出采取灌肠治疗,既发挥灌肠治疗的优点,同时结合参苓白术散,配合柳氮磺吡啶栓剂,达到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宇,刘玉晖,高书亮.参苓白术散抗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8(5):-.

[2]李姿慧,王键,蔡荣林,刘晓丽,蒋怀周.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的表达[J].中成药.,37(9):-.

[3]江学良,权启镇,王志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8(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6]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5(6):-.

[7]高伟,司雁菱,吴瑜.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8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2:-.

[8]李合国,李素娟,高军丽.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及线粒体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44(5):33-35.

[9]陈文华,黄国栋,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1(7):51-53.

[10]胡占起,隋楠,田振国.辨证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8(6):-.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grennongye.com/jxcyzz/71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