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大医传承第13讲通过分析病例认识什么是疾病
时间:.12.8
姓名:苏秋红
文章重要观点或者知识:
1.案例
郭老手书:病案,发热恶寒40-41℃,呕吐,胃腹胀痞疼,渴---中毒性痢疾的前期
它渴,渴是什么,为什么要渴?体温这么高,消耗的水分是很多的,这是一个。内部的如果要是没有反应,不会渴,内部有剧烈的代谢反应,所以,产生的热很多,它要通过体温放散出去,这个热不冷。可是呢,这一次这个呀,有恶寒;还有一个,身疼。发热、恶寒、身疼、渴、呕、腹满、胀,有疼的有不疼的,不疼的也不舒服,这个病势和泻心汤,就很不同了吧。这是个什么病呢,我们就说,起个名,随便起个名,叫食物中毒吧。食物中毒的中毒性痢疾的开始,就是这样,因为他有发热恶寒,这是个中毒的反应,身疼也是中毒的反应,有汗出,解不了热,还发冷。你给他泻心汤以后,如果说一个泻心汤改一下,黄连30克,黄芩40克到50克,大黄15克,我想啊,能起作用,能起作用,能以平衡一下体温,连续吃,也可能好。但是吃你这个方子,一个是方子不很对,药量倒很少,所以他就不起那个作用,它就势必使病情继续发展,就出现了真正的那个中毒性痢疾的症状:一天三四次下利,而且还高热不退,加上腹痛,还是渴。这比开始,这个病情,正在发展,所以呀,没见,看不出有病情有明显的减轻,看不出来。病情有明显的见好?没有,也没有看出来有特别的严重,但是他发展了。发展了什么了,发展到肠了。这个下利一天三四次、五六次、七八次,甚至二十次,这是个排异反应,我们看出来了吗,排异反应。我们就啊,如果第一次方子没有开对,第二次把这个方子开好。
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2.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4.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自愈,设复紧,为未来解。
郭老手书:白头翁30-40,黄芩30-40,黄连30,秦皮30-40,柴胡30,茯苓40,泽泻30,甘草13
郭老:前头可以开白头翁,这个方子叫白头翁汤,这是张排异的方子。一个是从大便,因为大便每天有那么七八次,有三五次,可以加大黄,也可以不加大黄;但是呀,要加利小便的药,分消一下,让它从小便排,排出一部分去。小便里排出去的是身体组织里的,不是肠的,排肠的内容是上边这几味。
用药说明
从白头翁到柴胡,这是从结肠里往外排的。为什么没大黄,可以不用大黄,因为每一天,五次六次,四次五次的排便了,就可以不用大黄。说用大黄可以不,也可以。可能啊,有的人会增加一点儿痛苦,但是病可能要缩短一点儿时间,这个方子,是可以不用大黄的,既然可用可不用,那就不用,不用不行的一定要用。下边,是利尿的,要把身体组织里有害的物质,从尿里走。这一点在过去,白头翁汤里头没有。白头翁汤里并不是没有茯苓泽泻就不能治,不是,都能治好,我们愿意把病程缩短一点儿,听明白了不。你记下这个方子,如果有了这个病毒性痢疾,一天二三十次的拉,烧到41度42度,不要怕,就给他,记住用药量。
你要逮一个鸡,逮住它,随便找一根儿麻绳就把它绑起来了;你要逮住一只老虎,那不是随便拿绳能绑住的,这就是用药量。这个用药量到底多少适合,没有一个标准。我说在这种病上,宁可量大一点,不要量小了。
2.中医的规矩是生命是生存。
学员:郭老,咱们这个方剂开了以后啊,本身每天解大便解两次三次,或者四次甚至五次,那他体液已经丧失了一部分,那我们用苓泻,用茯苓和泽泻的话,走小便,那么他利小便的效果会怎么样,他的体液是不是有不足。
郭老:吃了就好病,先说这一个。你呀,被许多的套子套住了,你不懂生命、为什么说,你认为这个利小便,要吃了这人的水就没有了。
郭老:我天天吃,咱不说吃半斤了,吃一斤吧,像茯苓泽泻这些药我吃一斤,我每天吃一斤,我是得比你瘦了还是,我这个血液的水分比你少了,还是怎么着。
学员:那是我理解不对,很有道理。
郭老:不是,我说给你,我的体液一点儿也受不了损失,我每天吃一斤也受不了损失,我吃二斤也受不了损失。因为什么啊,因为这是生命过程,不是死的。我有病,他把病给我过一下滤走,我没有了,他还是过滤,没有关系。你吃大黄也不是就得把这个人,拉净了,拉不净,吃吃大黄,大黄就不拉屎了,你听说过吗?
学员:这个我有感觉,是的。
郭老:为什么呀,应变性发生了作用,你老给我大黄吃,我没病了你还给我,我呀不起作用了让你,你不给我,你不给我我还不拉呢,你给我一天就拉一次,这是生命。从开始,讲中医的没敢这么讲的,他就是讲的规矩。我这个规矩是生命,是生存,他那个规矩不是,是他弄的一个规矩,听明白了吗。
3.生命本能系统没有矛盾。
对于这个人体的排异现象,排异本能,我们非常地尊重,我们利用排异本能,治了好多的病。怎么这个异体组织要排出的时候,我要不让它排呢,有人这么问我,你讲这个本能有矛盾没有。我说没有,生命系统没有自己的矛盾,我说你错了,我说,他说我哪儿说错了?我说你说是啊,我不让他排,不是我不让他排,是他自己不排了,他别的系统出来发生了作用,应变性共生性,两个系统出来,把这个异体的器官,变成自己的了。因此啊,这儿我们就讲到了,这个怀孕时候的排异,过几天就不排了,怎么了?她也是把她,产生应变了,共生,成了自己的组织了,这是生命。生命就这么神奇,这些系统是保护生命生存的,它的目标是生存,不是排与不排,排异是为了保护生存,不排应变也是为了保护为了生存,这是生命本能系统,听明白了没有。没有矛盾,是我们自己心里产生的矛盾。我们看了一个很端正的东西,你老躺着看,你头冲下看,你看着它是反着了,是你反着了,生命没有反着,听明白了没有。我们的眼斜,看着没有正东西,其实都是正的,是你的眼斜,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4.什么是药,什么是病,什么叫治病,什么叫智慧?
中医治病是用智慧治病,不是用药。
一切的智慧从生命本能里看出来的,你认为是不是。这是我们整个的这个医学,是干什么用的,是保护生命的,是完善生命的。我说这完善生命,不仅仅是让你生活的好,我们还有一个优生,一代一代的,从优生学里走出来。所以人类,在了解自己以后,会发展的更完美,因为我们了解了生命了,我们就会知道怎么样去,让下一代更完美,代代相传,相传一个完美,你想这不是人类完美的发展吗。
什么是疾病?
疾病有两种,就是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这两种疾病,引起来的不利于生命的反应、活动,就是疾病。
都叫疾病,外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都算疾病。凡是外界进入机体,引起排异本能反应的,以及内部自行发生的功能性紊乱、障碍,出现的,出现的什么?危害生命的活动,叫疾病。
外源性疾病的反应就是排异,内源性疾病的反应就是自主调节。这是两个,大的主要的保护生命的系统,最大的系统两个系统。其他应变性、共生性、信息系统等等,都在其中概括着了。所以我说,十一个本能系统不是十一个,是一个,说哪一个,就是哪一个,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是我,我就是你,他是这么一种关系。我们单独提出十一个来,是为了好说话。
5.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这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上,界定阴性病和阳性病的那一句,以有热无热,来界定外源性和内源性。他对于这句话,说得很准确,所以他这个很完整,概括性很强,概括性很强。凡是,有发热恶寒或者不恶寒的,都是外源性疾病;无热恶寒或者不恶寒的,都是内源性疾病。这个无热恶寒啊,不是非发冷不可,不是非体温低落不可。这一个要活看,我们要把这个无热恶寒,看成是无热,无热的包括有恶寒的。这么看这个问题,大家考虑一下,能不能明白,能不能明白这个问题。无热的,首先说,有一个病理反应,是无热的,或者是恶寒的,这都是属于内源性疾病。
这是我们辩证的第一步。在《伤寒杂病论》上,也是辩证的第一个环节,先把病分成两部分:一个阴性的、一个阳性的。这个天下,正确的东西与正确的东西,不管年代,不管地域,都是相通的,这是一个特点。一个外源性疾病没有不发热的,只要是发热的,都是排异反应,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看到发热了就看到排异了,看到排异了,就知道是外源性疾病了。我们看到有个病没有发热,始终就没有发热,或者说还有体温不足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没有排异反应,那还不是内部功能出现障碍了吗?我们就知道,这是自主调节的疾病。但在《伤寒论》上,它没有这个提法,但是它有这个治法,它什么补阳啊,助阳啊,就是个自主调节的方法。它有方法,它没有这个理论,而且它呢是局限在一部分当中,它这局限这一部分,并不是我们愿意贬低它,绝对不是这个意思。伤寒,用了六经,怎么还有杂病呢,杂病就不用六经了,那就是说,不属于六经。所以我在,整理伤寒论的时候,我说:六经是伤寒的六经,不是杂病的六经;杂病,是杂病中的杂病,不是六经中的杂病,是伤寒中的杂病,不是六经中的杂病。这是任何大家躲不开的一个事儿。以张仲景来说,你给人家看伤寒感冒了,这感冒了,我是感冒了,我感冒以前呢,我就有喘;我感冒以前呢,我就下利;我感冒以前呢,我就小便不利;我感冒以前呢我有好多疾病,你说我治感冒别的病我不管,这能行吗,这是医学家吗?说我治伤寒,在治伤寒过程中你有什么病,我也得能给你治好,我才算是给你治好病。
6.人体为什么会发烧?
凡是引起排异的都要发热,为什么啊?因为我们身体有一个排异系统。凡是发热的都是要制造一个排异过程,或者向外排,或者向内排,不管从哪里排,首先它得要有循环的能力,体液的支持,各个器官一个共同的活动。在这么一种状态下头,产生了一个很强的物质交换,就是代谢,很强的一个代谢反应。比如说:心脏跳得要加强、血液要增多,增多没法多,流的快,循环的快就是增多,这是一个;如果要通过体表,就是周围组织,要有汗腺的分泌汗液,必须得有充足的体液的支持,要有汗腺的分泌,体温不够,什么也谈不到。这些器官的共同的活动,就产生一个高代谢,它不产生体温吗,体温它能不升高吗?所以我们看到身体发热,就看到一个排异反应在活动。
学习感想:
1.中毒性痢疾,发热恶寒40度以上,上吐下泻,腹痛,一天下痢二三十次。
中毒性痢疾一开始是从胃肠开始发病。病理物质是在胃肠,随着大循环流经全身,到体表,所以恶寒身疼。郭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加了银花连翘牛蒡子葛根,是把体表周围组织的毒啊,通过微循环往外透一透,让病程时间缩短。
下痢多次,我们的目的不是止痢,而是用药帮助本能将病理物质更快排出,排出自然就止痢。根据病势严重程度,可以考虑加大黄。
2.中毒性痢疾与泻心汤系列的区别。
都有上吐下泻,中毒性痢疾发烧体温更高,一般是40度以上,有恶寒身疼。下痢次数比泻心汤系列的多。泻心汤系列的是胃肠有实际内容物。白头翁汤是食物中毒照成或者细菌病毒照成
3.发烧是为了排异,下痢不止也是为了排异。千万不能退烧止痢。只要用药帮本能一把,将致病物质排出,自然退烧和止痢。
4.胃肠有疾病
一.黄芩黄连汤方:
黄芩36黄连30白芍30甘草15
急性肠炎,发烧一般37-38度。
二.葛根芩连汤
葛根40-50黄芩30黄连30白芍30甘草15
多次大便,腹痛,有时候发烧,大便一天五六次,七八次。发烧体温比芩连汤高,发渴
三.慢性结肠炎方
党参30桂枝30干姜15炮附子10柴胡30茯苓40黄连20黄芪40甘草15
每日下利7-10次,无臭,完谷不化,无食欲,腹痛。
这是内源性疾病,这个人循环不足,缺血所以不消化,肠子里所有的损伤没能力修复,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病势,先说每天的这十几次大便,七八次大便,而且不消化,这营养从哪来?这是第一个是营养障碍,营养障碍不消化腹痛,这一切都是因为循环不足,这是两个主要的问题。这个肠的蠕动很强,蠕动强是什么,是一种虚性的兴奋,不起作用。用干姜附子先给它能力之后,使它自己供给自己的营养,只能这么一步步的走;党参、桂枝、黄芪、茯苓,这是补血的药,通过这个增强循环,通过干姜能制止肠过度的蠕动。黄连对于有毒的东西能抑制,有毒的东西在肠子内繁殖发酵。
四.三黄泻心汤
黄芩30黄连20大黄10-15(大黄用开水渍)
发热恶热,心下痞(敲有气体声),大便秘不大便,没食欲,舌苔或有黄厚
五.炮附子(10)+三黄泻心汤
后背有恶寒
六.生姜泻心汤
生姜25干姜15黄芩30黄连20半夏20党参30甘草15大枣20
呕得最严重,发热,胃肠有实际内容物。
呕,痞,食臭,打嗝,臭味,腹中雷鸣,大便日多次。
七.甘草泻心汤
甘草25干姜13党参30半夏20大枣20黄芩30黄连20
八.半夏泻心汤
本能论学习日志13大医传承1
.12.5
代春娟
一、主要内容
通过分析病例认识什么是疾病
1、病案,发热40-41℃,呕吐,胃腹胀痞疼,渴。(补充:发热、恶寒、身疼、渴、呕、腹满、胀)
服药后(大黄、黄连、黄芩、半夏、花粉)下利日三四行,高热不撤,腹疼。
病势:
渴,渴是什么,为什么要渴?体温这么高,消耗的水分是很多的,这是一个。内部的如果要是没有反应,不会渴,内部有剧烈的代谢反应,所以,产生的热很多,它要通过体温放散出去,这个热不冷。可是呢,这一次这个呀,我忘了写这一个了,有恶寒;还有一个,身疼。发热、恶寒、身疼、渴、呕、腹满、胀,有疼的有不疼的,不疼的也不舒服,这个病势和泻心汤,就很不同了吧。这是个什么病呢,我们就说,起个名,随便起个名,叫食物中毒吧。食物中毒的中毒性痢疾的开始,就是这样,因为他有发热恶寒,这是个中毒的反应,身疼也是中毒的反应,有汗出,解不了热,还发冷。你给他泻心汤以后,如果说一个泻心汤改一下,黄连30克,黄芩40克到50克,大黄15克,我想啊,能起作用,能起作用,能以平衡一下体温,连续吃,也可能好。但是吃你这个方子,一个是方子不很对,药量倒很少,所以他就不起那个作用,它就势必使病情继续发展,就出现了真正的那个中毒性痢疾的症状:一天三四次下利,而且还高热不退,加上腹痛,还是渴。这比开始,这个病情,正在发展,所以呀,没见,看不出有病情有明显的减轻,看不出来。病情有明显的见好,没有,也没有看出来有特别的严重,但是他发展了。发展了什么了,发展到肠了。这个下利一天三四次、五六次、七八次,甚至二十次,这是个排异反应,我们看出来了吗,排异反应。我们就啊,如果第一次方子没有开对,第二次把这个方子开好。
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2.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4.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自愈,设复紧,为未来解。
(板书:白头翁30-40,黄芩30-40,黄连30,秦皮30-40,柴胡30,茯苓40,泽泻30,甘草13)强人量多一点,普通成年人的剂量,我的习惯用量。
前头可以开白头翁,这个方子叫白头翁汤,这是张排异的方子。一个是从大便,因为大便每天,有那么七八次,有三五次,可以加大黄,也可以不加大黄;但是呀,要加利小便的药,分消一下,让它从小便排,排出一部分去。小便里排出去的是身体组织里的,不是肠的,排肠的内容是上边这几味。从白头翁到柴胡,这是从结肠里往外排的。为什么没大黄,可以不用大黄,因为每一天,五次六次,四次五次的排便了,就可以不用大黄。说用大黄可以不,也可以。可能啊,有的人会增加一点儿痛苦,但是病可能要缩短一点儿时间,这个方子,是可以不用大黄的,既然可用可不用,那就不用,不用不行的一定要用。下边,是利尿的,要把身体组织里有害的物质,从尿里走。这一点在过去,白头翁汤里头没有。白头翁汤里并不是没有茯苓泽泻就不能治,不是,都能治好,我们愿意把病程缩短一点儿,听明白了不。你记下这个方子,如果有了这个病毒性痢疾,一天二三十次的拉,烧到41度42度,不要怕,就给他,记住用药量。
①发热恶寒身痛
发热恶寒并不就得非太阳病。
②用药量,在这种病上,宁可量大一点,不要量小了。
③柴胡是什么作用?柴胡,有治啊肠炎的作用,就是有治啊腹泻的作用。
2、病势
病势是什么呀,心下痞,按之软,按之软,我说你敲一敲,里面有气体的声音(鼓起腮帮子和不鼓时敲),什么声音,你那里头有气体。就说,胃这个部分,包括横结肠,有气体,没有实际的内容,三黄泻心汤。这个心下痞,也不排除有呕,有的也有,有的就没有,重的就是有。你看,它是属于泻心汤的一个系统,这一个是黄芩黄连泻心汤;那一个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就已经有实际内容了;生姜泻心汤,这是呕得最厉害的一个,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是加上恶寒,不发热,或者是发热,局部的背恶寒,这都是病势。这就是不允许差毫厘的地方,就这一个发热,中国人就把它看成了许多的病理个性表现,西方人就知道是体温多高,别的一概没有。
3、什么是疾病?
这个疾病里头应该包括两种病,所有的都叫疾病,外源性疾病内源性疾病都算疾病。凡是外界进入机体,引起排异本能反应的,以及内部自行发生的功能性紊乱、障碍,出现的,出现的什么?危害生命的活动,叫疾病。考虑考虑,还有别的没有,疾病有两种,就是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这两种疾病,引起来的不利于生命的反应、活动,就是疾病。
外源性疾病的反应就是排异,内源性疾病的反应就是自主调节。这是两个,大的、主要的保护生命的系统,最大的系统两个系统。
4、界定一下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用一句话来界定,最好的一句,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上,界定阴性病和阳性病的那一句,以有热无热,来界定外源性和内源性。他对于这句话,说得很准确,所以他这个很完整,概括性很强,概括性很强。凡是,有发热恶寒的,都是外源性疾病;无热恶寒的,都是内源性疾病。这个无热恶寒啊,不是非发冷不可,不是非体温低落不可。这一个要活看,我们要把这个无热恶寒,看成是无热,无热的包括有恶寒的。这么看这个问题,大家考虑一下,能不能明白,能不能明白这个问题。无热的,首先说,有一个病理反应,是无热的,或者是恶寒的,这都是属于内源性疾病。
因为是先有了病了,在病面前,我们分内源性和外源性,我换一句话说,这是我们辩证的第一步。在《伤寒杂病论》上,也是辩证的第一个环节,先把病分成两部分:一个阴性的、一个阳性的。一个外源性疾病没有不发热的,只要是发热的,都是排异反应,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看到发热了就看到排异了,这那么看到排异了,就知道是外源性疾病了。这边呢,我们看到有个病没有发热,始终就没有发热,或者说还有体温不足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没有排异反应,那还不是内部功能出现障碍了吗?我们就知道,这是自主调节的疾病。但在《伤寒论》上,没有这个提法,它没有这个提法,但是它有这个治法,它什么补阳啊,助阳啊,就是个自主调节的方法。
5、我们看到发热,怎么就知道它是排异反应?
因为我们知道身体有一个排异系统,这是头一个;我们身体有一个排异系统,这个排异系统啊,它根据呀进来的致病物不同,它有不同的排异形式。但是发热的,你不管进来是什么东西,哪一类哪一种,它都是要引起排异的。凡是引起排异的都要发热,为什么啊?因为排异是一个系统,凡是发热的都是要制造一个排异过程,或者向外排,或者向内排,不管从哪里排,首先它得要有循环的能力,体液的支持,各个器官一个共同的活动。在这么一种状态下头,产生了一个很强的物质交换,就是代谢,很强的一个代谢反应。比如说:心脏跳得要加强、血液要增多,增多没法多,流的快,循环的快就是增多,这是一个;如果要通过体表,就是周围组织,要有汗腺的分泌汗液,必须得有充足的体液的支持,要有汗腺的分泌,体温不够,什么也谈不到。这些器官的共同的活动,就产生一个高代谢,它不产生体温吗,体温它能不升高吗?所以我们看到身体发热,就看到一个排异反应在活动。
二、感受
中毒性痢疾,发病迅速,发展快,而且引起的反应也强烈,发热恶寒高热,身疼,下利多次,胃腹疼,口渴。这些高强的代谢,虽下利多次,但是病理物质得不到完全排出,在肠道中被强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组织、细胞,所以全身都有反应,在周围组织的发热恶寒排异,在肠道的下利,同时小便也可以排异。这个下利不能止利,这种高强度的代谢,不仅仅是要排出胃肠道的病理物质,更多的是进入组织中的,所以好几天高烧不吃东西,依然能够排出很多的东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病毒性痢疾,郭老给的也是基础方剂,也是要考虑病势进行化裁,可以加葛根、银花连翘进行分消,可以加茯苓泽泻,是否需要使用大黄,也要根据病势考虑。
这里的渴是高代谢的消耗,不要使用止渴的花粉,而是解决了疾病本身,口渴自消,釜底抽薪。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