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犊牛常发的一种胃肠疾病。犊牛常在出生后2~3d开始发病,对犊牛的发育、生长、成活等有很大影响。在大群饲养时,犊牛腹泻发生率常达90%~%,死亡率最高可达50%以上,对养殖业的发展威胁很大。
犊牛腹泻的发生,与胎儿发育期的条件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关。因地区和季节等的不同,犊牛患腹泻的情况也不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引起。
1.细菌引起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TEC)、弯曲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犊牛腹泻。而ETEC是引起1周龄内的犊牛腹泻的主要细菌,其侵入犊牛体内后释放一种或两种肠毒素而导致犊牛腹泻。产气荚膜梭状菌是犊牛患肠毒血症的病原菌。
2.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形病毒、盏形病毒、微病毒等都可引起犊牛腹泻,而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起着重要的病原学作用。
3.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1)母牛管理不当①母牛妊娠期间如果日粮不平衡、不全价,缺乏运动,则使母牛的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结果使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几乎都易患腹泻。②母牛的乳房和乳头不干净,或用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喂犊牛,也可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另一种途径。③营养不良的母牛初乳质量差、分泌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下,新生犊牛在产后几小时内未能吃到初乳,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④初胎牛引起腹泻发病率高。由于初胎母牛的初乳少,乳汁差,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浓度低;初胎母牛照料犊牛的能力差,犊牛常不能吃到足够的初乳;难产率高,对犊牛的应激作用大,分娩时又大多需要助产,人为污染机会多。
(2)犊牛的饲养、管理及护理不良①犊牛舍过于潮湿或机体受寒:初生犊牛的体温调节不健全,对潮湿和寒冷适应能力很弱,最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②卫生条件不良,具有重要的影响。饲喂犊牛的乳汁不洁,饲槽、饲具污秽不洁,牛舍不清洁(牛栏、牛床久不清扫,不消毒,垫草长时间不更换致粪尿积聚而脏污等),从而增加了发病机会。③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不定牛乳的温度,可妨碍消化机能的正常活动而致病。④喂养方法不同。据调查,如用带奶头的哺乳瓶或吊桶喂奶时,因腹泻而死亡的犊牛要达到95或9.4%,而改用哺乳桶喂奶时则为6.9%。⑤哺乳期犊牛补料不当。由母乳改向饲料饲喂过渡时,断奶过急,或补给饲料在质量上或调制上不适当,则易使犊牛的胃肠道受刺激而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⑥畜舍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缺乏阳光阴暗潮湿等,均可促进病的发生。⑦哺乳时间过晚,犊牛因饥饿而舔食污物,致使肠道内乳酸菌的活动受孙艮制,乳酸缺乏,肠内腐败茵大量繁殖,从而破坏对乳汁的正常消化作用。
(3)饲养规模越大,腹泻引起的犊牛死亡率越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报告证实了这一点。如饲养规模在50头的44个牛群,3月龄内腹泻的死亡率平均为6.8%;而在头的15个牛群,平均为11.0%;在~头时则高达21.3%。
(4)犊牛群饲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单独喂养高,其原因是群饲时犊牛往往受到粪便污染,患蠕虫病,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可高达60%,而改变为单独喂时仅9%;犊牛如以舍内群饲为主时,常因相互吸吮肚脐或耳朵而食入被毛,被毛在瘤胃内形成毛球,引起消化不良并导致腹泻。
4.应激引起由于新生犊牛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所以在一些不良因素,如冷、热、噪音等的作用下常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发生营养障碍。例如,在人工喂奶时,精神和环境方面也会给犊牛造成应激作用并影响其对初乳牛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犊牛的抗病力,引起腹泻。又如,当犊牛受到恶劣气候以及大量摄人全乳等各种应激作用时,消化机能减弱,肠道内发生急剧变化,肠毒型大肠杆菌或产气荚膜梭状菌则易侵人体内并大量增殖,从而引起下痢或肠毒血症的发生。
5.隐孢子虫引起隐孢子虫是一种原生动物(球虫),可导致新生犊牛暴发腹泻。隐孢子虫常寄生在犊牛空肠及回肠并吸附在肠细胞微绒毛上,只感染4日龄以内的犊牛,以6~17日龄的犊牛多发,通过消化道感染,死亡率可达30%。
症状编辑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症状,粪便病初通常是先干后稀,为淡黄粥样恶臭便,继之为灰白色或水样便,有时带有泡沫,随后排便频繁且多带腥臭味,有的呈腐臭味。排水样粪便时,往往不沾尾毛,如不注意观察易被忽视。病程中期则肛门失禁,常有腹痛,体温升高到40℃以上。后期体温降到常温以下,昏睡,其死亡率在10%左右;如发生菌血痢则体温升高,脉搏急速,呼吸增数。结膜潮红或暗红,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肠音亢进,以后多减弱,有的有腹痛表现。由于剧烈腹泻,患病犊牛脱水而迅速消瘦,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力减退,排尿减少,血液浓缩。如不及时抢救,可在1~3d内死亡。病毒引起的腹泻,往往突然发病,迅速扩散流行,新生犊牛排灰褐色水样便,混有血液、黏液,病犊极度沉郁、厌食,腹泻过后还恢复食欲,往往因过量采食而复发。犊牛受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月龄以内,潜伏期为15h至4d。主要症状为沉郁、厌食,并发生脱水性腹泻。发病期可持续1~8d,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如没有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24h即可痊愈。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则病犊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最后可死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以及局部淋巴结、集合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淋巴组织缺乏症。冠状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19~24h,其临床症状和肠道病变比感染轮状病毒时严重,而且即使没有大肠杆菌并存,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可使1周龄以上的犊牛死亡。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表现厌食,进行性消瘦,病程长,时断时续的水样便,便中潜血,并含有黏液。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哺乳期。病初,多呈粥样稀便,淡黄色、灰黄色乃至灰白色。以后,有的排水样的深黄色,有时呈黄色,也有时呈粥样的暗绿色粪便,臭味不大,若病情严重时有腥臭味。肛门周围、尾毛、飞节及股部常附有粪便。病犊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或者稍低。脉搏、呼吸稍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多喜卧。此外,粪便带酸臭气味,且混有小气泡及未消化的凝乳块或饲料碎片。肠音高朗,并有轻度臌气和腹痛现象。心音增强,心搏增速,呼吸加快。持续腹泻不止时,由于组织、细胞缺水则皮肤干皱且弹性降低,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眼球凹陷。严重时站立不稳,全身战栗。病至后期,体温多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厥冷,终至昏迷而死亡。
治疗方案1.安痛定10毫升加青霉素×2支。止泻药5毫升,出生20天内的.
2.中药治疗
(1)乌梅散:乌梅、姜黄各6g,诃子、黄连、干柿各9g,白头翁15g,水煎去渣,灌服。
(2)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云苓、山药、白扁豆各20g,桔梗、砂仁、陈皮、薏苡仁、泽泻各15g,粟壳1O~15g,炙草10g。水煎灌服。
(3)大蒜20~g,木炭末20~g,混合捣成糊状,加2%明矾水20~ml,一次灌服。
(4)胡连、黄连各30g,柿蒂、诃子肉各25g,乌梅肉20g。共为末,开水冲灌服,每日2次连用数天(用于湿热型下痢)。
(5)苍术、猪苓、山楂、神曲各16g,白术、茯苓、桂枝各13g,陈皮、厚朴、甘草、泽泻各9g。水煎灌服(用于寒湿型下痢)。
(6)防己、黄柏、黄芩、槐花各50g。水煎冲蜜糖灌服(用于犊牛白痢)。
(7)槐花炭、地榆炭、荆芥炭、黄芩炭、大黄炭、炒白芍各10~30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每天服l剂,连服3剂(用于红白痢疾)。
(8)金樱子、芡实子、五味子各5g,五倍子、地肤子各4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用于久痢不止)。
(9)连翘、续断、山豆根各4g,没药3g,地榆、金银花各10g,五倍子
8g。水煎灌服(用于血痢)。
(10)黄连、黄芩、黄柏、猪苓、泽泻、米壳、白芍、地榆、麦芽、党参、甘草各10g。水煎,每日分2~3次灌服。
(11)山楂、麦芽各25g,鸡内金15g。炒黄研末,开水冲,候温分3次内服(用于泻粪稀软,气味酸臭,口色红,苔臭者)。..
(12)乌梅、柯子、姜黄、枯矾各10g,黄连5g。水煎,分3次内服(用于发热,泻粪如粥,泻粪腥臭,尿少而黄,口干而黄,口色红,肠音弱者)。
3.偏方治疗.
(1)亚重腹泻的可以口服小苏打50-克加-毫升水减少体内的酸度,
(2)泻立停4片加酵母片10片一天2次连续2天。
(3)减少给抗生素用药,中药止泻,中药制剂的西药,但是注射的时候一定要深部肌肉注射。防止药液外渗。
4.治疗的误区与腹泻的原因
(1)个别地区治疗是腹泻就用止泻药,打一针好了就停药了,没有巩固治疗,再有就是用药单一,腹泻的病牛都伴有高热,适当给点退热的药,
(2)再有就是过早的使用育肥浓缩饲料导致腹泻,适当给犊牛开口饲料.
(3)环境湿冷,犊牛过多,环境卫生差,引起的腹泻,适当改善下环境卫生。
(4)定期给牛舍消毒,也可把自己烧火的灰扬在犊牛经常趴窝的地方。
如有不足望大家见谅
赞赏
长按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grennongye.com/jxcyzl/7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