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困扰全球的重大健康难题,目前已识别非科学性定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超过80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被研究透彻,但一些现象表明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且女性多于男性;此外,饮食、化学物质甚至身体创伤都可能触发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伤害。另外,自身免疫性各疾病之间可共享遗传性及免疫学链接,患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同时患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免疫反应会引发其它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血管炎、肥大细胞增多症等。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发病机理不清,药物开发空间大。本文摘译自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近期发布的最新报告,对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发现状进行总结,列举了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研药物,并简要分析了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药物临床试验设计面临的挑战。
在研药物规模
在美国,很多生物制药研究公司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性药物开发。依据FDA药品信息统计,目前,有个药物及疫苗处于临床试验或上市前审查阶段(图1),其中:
1)76个自身免疫性关节炎药物,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包括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者影响美国将近30万儿童,后者在美国的患病人数约万;
2)58个炎症性肠炎药物,炎症性肠炎包括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美国患病人口约万;
3)39个狼疮性疾病药物,美国狼疮性疾病患病人口约万,且每年有1.6万的新增病例;
4)34个1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近万,包括儿童和成年人;
5)32个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多发性硬化症一般发病于20~50岁,且女性发病率至少为男性的2~3倍。
图1: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发管线
药物研发管线解读
随着对疾病的科学认识不断积累,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药物,目前,研发管线中处于上市前临床研究阶段及上市申请阶段的药物共有种,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其中有一些药物是将已批准的药物被开发用于治疗其它适应症。
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大类,是各大制药公司的重点布局领域,也是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药物开发最多的一类疾病,表1列举了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临床在研药物,表2总结了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开发后期(临床Ⅲ期及上市申请阶段)药物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生物制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靶向特异性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类等细胞因子,此外,小分子抑制剂也逐渐开始发挥潜能,更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很多重磅生物制剂专利的到期,生物仿制药开发日趋火爆,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依那西普等生物仿制药开始冲击市场。
表1: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在研药物汇总
注:TNF:肿瘤坏死因子;IL:白细胞介素;JAK:两面神激酶;BTK: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SYK:脾酪氨酸激酶;PDE:磷酸二酯酶;CTLA-4: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BAFF-R: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S1P:1-磷酸鞘氨醇;ROCK2:Rho蛋白激酶2;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MMP9:金属蛋白酶9;CCR:趋化因子受体;CCL20:C-C结构趋化因子20;CD:白细胞分化抗原群
表2: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临床研究后期的药物列举(临床Ⅲ期以后)
注:TNF:肿瘤坏死因子;IL:白细胞介素;JAK:两面神激酶;SYK:脾酪氨酸激酶;PDE:磷酸二酯酶;S1P:1-磷酸鞘氨醇;MMP9:金属蛋白酶9;CD:白细胞分化抗原群;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诊断和临床药物开发的挑战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对疾病本身及与其它相关疾病的区分等生物学基础知识匮乏,对药物的治疗及临床试验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只有对疾病病因、生物学及病症进展等影响因素清晰把握,才能进一步探索治疗方法;其次,自身免疫性疾病复杂性在于,发病时身体的相似位可表现出相似的症状,诊断起来更加困难,如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发炎、肌肉酸痛、疲劳、发烧等,若皮肤受到影响,就可能是硬皮病、白癜风等。此外,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出现急性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消去,增加了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对疾病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对治疗药物靶标的识别难度加大,药物临床试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测试中药理学终点的确定十分困难,此外,诊断及共病现象对临床试验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患者群的密切医治白癜风偏方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grennongye.com/jxcyjs/7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