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传统硬件存储给用户带来了三大枷锁:
存储孤岛,数据散布在各种类型的存储设备之中,数据的共享与流动成为奢侈;存储管理异常复杂,多厂商的供应策略使得不同厂商、不同型号之间的存储设备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存储的管理和配置依然专业和复杂;很容易被厂商锁定,各个存储厂商之间皆有各自的数据标准,用户随着数据量增加,很容易被硬件存储厂商锁定。
正因为如此,软件定义存储被认为是解决传统存储问题的一副良剂。软件定义存储摆脱了专有硬件的束缚,以通用硬件为基础,以软件的方式让存储资源成为一个不受物理系统限制的共享池,极大地方便了存储的管理和资源利用。
不过如今,在经历了四、五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被誉为传统存储颠覆者的软件定义存储虽然成为企业IT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似乎又走上了传统硬件存储的老路,这到底是为何?
兜了一圈又回到从前?
我们先以某知名咨询机构年中国SDS市场数据来看看近年来SDS市场的真实情况。
从该咨询机构的数据可以看出,最近一两年中国的SDS市场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并且运行在SDS上的工作负载也越来越多,除了早期广泛采用的VDI应用之外,像HPC、数据库、云原生、媒体流、VSS、归档等应用都开始在SDS环境中部署,说明SDS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且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
但是从市场份额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存储大厂通过OEM/ODM、兼并、收购等各种方式抢占滩地,隐约又走上了大厂商一统天下的老路。在国外市场中,DELLEMC、VMware、NetApp这些老牌厂商已经在SDS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以中国市场为例,根据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像华为、浪潮、曙光、新华三、DELLEMC都是传统存储业务起家的,各家基本都在年保持着极高的增长,而进入市场前列的初创公司只有杉岩和XSKY数据两家,市场格局似乎又回到了传统硬件存储的时代。
该调研机构给出未来五年中国SDS市场的预测,从数据可以看出,未来五年中国的SDS市场依然会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到年,中国SDS市场规模将会是年的将近3倍。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决定了传统存储厂商们一定会加大该市场的力度。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软件定义存储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标准化、通用化,对比发展初期,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当初百花齐放的软件定义存储,似乎真的步入传统存储般的同质化后尘。
对于这些市场现象,笔者的观点却是不尽相同。
存储软件化将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经过这些的发展,软件定义存储对底层硬件架构的兼容性一定会是越来越全面。并且,大部分软件定义存储原生厂商其实更强调纯软件方案,对硬件是秉承越来越开放的全面兼容思路。这点从Nutanix近年来纯软件版本占比逐步提升就可以管中窥豹,而国内像走纯软路线的超融合厂商SmartX、软件定义存储厂商杉岩数据的情况也是类似。
另外,纯软版本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相比于一体机,更加受到中大型用户的欢迎,因为这些用户本身对于存储需求量较大、自身技术能力也较强,通过纯软版本将存储松解耦是刚需,软件与硬件分离后,解决兼容性问题之后,SDS将给客户带来巨大收益:
存储采购不会被某一个厂商绑定,尤其是硬盘等配件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数据存储管理都在软件层面上,而非传统存储般的锁定某特定硬件平台,更不会因为底层硬件升级就一定要做数据迁移;更迅速的部署新应用技术:通过简单的软件在线更新即可实现新功能,将让整个存储系统更灵活、也更轻盈,进而也享受到服务器(ARM)、SS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
目前从国内外主要存储厂商的变化,我们很容易佐证上述趋势。
国外知名存储公司NetApp在软件定义存储上的观点是:”要使软件定义存储真正具备动态特性,我们必须要将数据访问和数据服务从硬件资源池中分离出来。使数据访问脱离硬件,我们将能够根据服务级别(而不是硬件属性)来提供存储。”因此,从今年开始,NetApp大举推荐DataONTAPSelect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可以运行在通用服务器、虚拟机上,甚至可以与其FAS系列(传统存储产品)打通做数据级容灾,实现统一数据访问。
国内如杉岩数据,也是主打纯软件形态的原生厂商。其SDS兼容X86、华为ARM、飞腾等硬件平台,软件的功能特性创新性很强,特别是该厂商推出的分布式对象存储MOS产品,可以同时支持服务器、传统NAS、光存储作为硬件存储平台,数据根据业务的需求、成本等需求,自动在NAS、X86服务器、光存储之间转移,并实现统一的名字空间,业务只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grennongye.com/jxcyjs/jxcyjs/8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