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好发年龄
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酸分泌低、胃排空快,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婴幼儿肠道菌群不健全
婴儿期非特异性肠道免疫功能(包括黏液、胃酸、胆盐、消化酶、胃肠蠕动及肠道菌群等),和特异性肠道免疫(IgG,IgM,SIgA)均处低水平,对感染防御能力低。病因
肠道内感染
病原经粪—口途径
1、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轮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冠状病毒科的环曲病毒等。
2、细菌:大肠杆菌
3、真菌、寄生虫、其他菌等
临床表现
1、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泻(2月)2、根据病情分类
轻型腹泻: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重型腹泻: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
3、轻型腹泻
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全身中毒症状: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
4、重型腹泻
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有时可有粘液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恶心,腹痛和腹胀。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5、婴幼儿脱水判断标准
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程度,泪、尿、唾液,末梢循环(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尿量)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
1、吐泻时丢失大量碱性肠液
2、进食少,热卡不足,肠吸收不良?脂肪分解过多,产生大量酮体
3、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多?大量乳酸堆积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特点
1、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轻型腹泻: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重型腹泻: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
2、重度: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呼吸深快,(Kussmaulsbreathing),呼气凉呼出气有酮味口唇樱红恶心,呕吐低钾血症临床特点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不振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P-R、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迁延性腹泻:
病因复杂:
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肠道畸形等均可引起。病因诊断
1、粪便常规、肠道菌群分析、大便酸度检测和细菌培养
2、小肠黏膜活检
3、过敏原检测、消化道造影、CT、纤维结肠镜等检查
临床诊断
1、诊断依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2、根据病程:急性、慢性及迁延性.3、根据病情:轻型与重型.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病毒?降低细菌?升高,便常规、便培养,电解质:Na+K+Cl-Mg2+Ca2+,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检测鉴别诊断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
2、生理性腹泻(1)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2)外观虚胖,常有湿疹;(3)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4)近年来发现: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3、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
?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衡
?合理用药
?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因此应强调继续饮食.但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液体疗法)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腹泻病死率的关键。
(1)口服补液(ORS)
(2)静脉补液。
3、合理用药控制感染
1
水样便腹泻患者多为病毒(约占70%)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
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衰弱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2
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01
针对病原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02
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感染常选用三代头孢菌素。03
金葡菌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04
婴幼儿选用氨基糖苷类时应慎重。微生态疗法
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常用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制剂。肠道正常菌群严重紊乱患儿甚至需要2种以上制剂同服。肠粘膜保护剂
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粉(思密达)。
避免用止泻剂
如洛哌丁胺(易蒙停),因为它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于感染性腹泻有时是很危险的。补锌治疗
对于急性腹泻患儿,每日补锌20mg(>6个月)疗程10-14天,6个月每日补锌10mg合理喂养:
01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品,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样合适的代乳品。02
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婴儿不应给予不适当的药物治疗。0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04
感染性腹泻患儿: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05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即使没有消化道症状的婴幼儿,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亦应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06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口服疫苗已有报道,保护率在73%以上,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90%以上,保护时间为1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